English

留言版

1999-06-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 “谈人生很难回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,容易被误读,被对号入座和产生猜测。所以很多学者、作家不写人生,或者用结论性的词句写,如培根论人生,虽然很美,但结论性语句使丰富的人生变得简单。……我期望在分析人生种种沉重和无奈后,能给年轻人多一点人生参考,让他们坚信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和处境中,都有可能避开重重陷阱,把人生提高到一个喜乐境界。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,我冒一下险是值得的。”

——余秋雨近日在广州谈自己的“人生冒险”。

“李登辉《台湾的主张》一书中‘对中国文化的省思’一节里,自谓当时才二十几岁,也曾经详加研读‘这些书’。所谓‘这些书’,原来只有四种,即胡适的《名教》、鲁迅的《阿Q正传》、郭沫若的《十批判书》与《青铜时代》。不过,1928年胡适发表《名教》时,李登辉只有5岁,纵使是神童,似乎也难读得懂,若说‘二十几岁后’才读,也很可疑,因为《名教》并没成为专书。……综合印象是:李登辉只读以上四种,就在书中‘省思’贬抑起‘中国文化’来,未免太离谱了。”

——台湾作家李敖质疑李登辉上月底出版的新书《台湾的主张》颇多不实之处。

“想不想把这小说写出来?想!好,老老实实按照小说的规律去办。何谓小说?虚构;第一是虚构,第二是虚构,第三还是虚构。”

——王朔在《看上去很美》中透露出来的文学观。

(匹诺曹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